概述
脾胃不和指气机阻滞,脾胃失健,以脘腹痞胀,或胃脘嘈杂,食少纳呆,或食后腹胀,嗳气肠鸣,大便不调,脉弦等证候。治疗以调和脾胃为原则。
病因
脾胃不和是脾胃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
增加患病的因素
饮食不洁,食用刺激、辛辣、生冷的食物,受凉熬夜等可使脾胃失调
症状
典型症状
脾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因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胃气不降反而上升,则可见嗳气,恶心,呕吐等;润燥失宜,胃阳不足,胃失通降,可见食欲减退,嘈杂易饮,干呕,呃逆,甚至噎膈,大便干结;脾虚湿困可见食后饱胀,倦怠乏力,舌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苔,脉细弱而数等症。
其他症状
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等。
并发症
1、嘴唇干结:嘴唇很干,结硬壳。
2、口腔异味:口腔内出现难闻异味。
3、嘴唇起泡:嘴唇上起小泡。
就医
1、什么情况应立即就医
因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引起的胃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2、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症状表现不剧烈,出现胃部胀痛或嗳气时,需及时就医。
(2)自行服药3天不见效果时,需及时就医。
(3)长期脾胃不和患者,如出现胃痛、没胃口、呕吐等比较严重的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检查
中医望闻问切来辩证,主要依靠体征和脉象诊断,另外还需结合西医消化道钡餐透视。
治疗
治疗原则
以健脾和胃,理气调中为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调整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饮食规律,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食用刺激、辛辣、生冷的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多参与体育运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药物治疗
常用的中成药有健脾丸、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香砂养胃丸等。这些中药也不可以盲目使用,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性的使用才安全有效。另外,补脾的中药还包括茯苓、山药、白术、扁豆、大枣、人参、党参、龙眼肉等,可以把这些的中药做药膳进行食补,也有良好的效果。
治疗后的效果
取决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积极治疗可很大程度改善症状,部分患者通过生活习惯、药物调理可恢复正常。
生活护理
脾胃不和的人,会有手脚冰冷、腹痛的症状,所以,务必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另外,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因为当感到心情愉悦时,会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保养脾胃的作用。
预防
平素生活习惯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脾胃不和的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状,平时要注意保护脾胃,饮食要多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养脾胃还可以多喝粥,多吃些酸性水果,好健胃消食。注意多饮温开水,饮食应少食多餐,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要吃产气的食物,如豆类食物,土豆,地瓜,碳酸饮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