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就诊科室
  • 检查
  • 治疗
  • 生活护理
  • 预防

概述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


病因

1原有的心脏病变(25%)。原先存在的心脏病,以风湿性及先天性心脏病居多,高血压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和肥厚型心脏病少见。 

2妊娠因素(35%)。由妊娠诱发的心脏病,如妊高征心脏病、围生期心脏病。由于妊娠期的血容量增加心输出血量增加,在妊娠13到23周达高峰;妊娠期膈肌上升,大血管扭曲,心脏及血管位置改变,妊娠期新陈代谢增高,均会加重心脏负担。

增加患病的因素

遗传因素、心理压力大、身体素质差会增加患病的几率。


症状

典型症状

1、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2、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110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

3、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4、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其他症状

心悸、传导阻滞哮鸣音收缩期杂音气急

并发症

1、心力衰竭:出现心房颤动、心动过速、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最容易发生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早期。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易发生菌血症,如泌尿生殖道感染,已有缺损或病变的心脏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若不及时控制,可诱发心力衰竭。

3、缺氧和发绀。妊娠时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使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绀加重;非发绀型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因肺动脉高压及分娩失血,发生暂时性右至左分流引起缺氧和发绀。

4、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妊娠时血液呈高凝状态,若合并心脏病伴静脉压增高及静脉淤滞者,可发生深部静脉血栓,虽不常见,一旦栓子脱落可诱发肺栓塞,是孕产妇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就医

1、什么情况应立即就医

当孕妇在孕期出现心力衰竭、缺氧、发绀和静脉血栓时,需立即就诊治疗。

2、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孕妇在孕期出现胸闷、心悸、气短时要特别引起重视,需要及时前往产科就诊,进行积极的化验检查。在了解疾病的危害的基础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听取医生的建议,尽可能将妊娠期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降到最低。


就诊科室

妇产科


检查

1、体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经常性夜间端坐呼吸、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等心功能异常的症状。检查可有紫绀、杵状指、持续性颈静脉怒张。心脏听诊有2级以上舒张期杂音或粗糙的3级以上全收缩期杂音。

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常规作心电图检查有助诊断。

(2)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确诊有无肺动脉高压及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别。


治疗

治疗原则

对于有心脏病的育龄妇女,要求做到孕前咨询、妊娠期定期产前检查、防治心力衰竭、分娩期前选择好适宜的分娩方式、产褥期密切监护。

一般治疗

1、控制食盐量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和钠。

2、限制脂肪量和胆固醇量每日膳食中,尽量避免食用含动物性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油脂、肥肉、肝、肾、脑、肺、蛋黄、鱼子等。以食用植物油及豆制品为宜。但植物油也不可过多,因过多的植物油也会促使患者肥胖。

3、忌食刺激性食物饮食中尽量少用生姜、辣椒、胡椒面等辛辣调味品,严禁吸烟、饮酒,去掉喝浓茶、浓咖啡等不良嗜好。

药物治疗

1、强心: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以改善心肌状况。

2、利尿:常用呋塞米40~60mg静脉注射,以利尿而降低循环血容量及减轻肺水肿。可重复使用,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3、扩血管:心力衰竭时,多有外周血管收缩增强,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应用扩血管药可起“内放血”作用。

4、镇静:小剂量吗啡(5mg)稀释后静脉注射,不仅有镇静、止痛、抑制过度兴奋的呼吸中枢及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作用,且可抗心律失常,常用于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抢救。

5、减少回心静脉血量:用止血带加压四肢,每隔5分钟轮流松解一个肢体。半卧位且双足下垂可起相同作用。

6、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由心力衰竭所致,亦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严重者应及时纠正。快速房性异位节律,用电击复律安全有效,亦可选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快速室性异位节律多用利多卡因、盐酸美西律(慢心律)、苯妥英钠,后者尤适用于洋地黄中毒者。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原则上安装临时起搏器,亦可静脉滴注异丙基肾上腺素。

手术治疗

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脏储备能力下降,影响心脏手术后的恢复,加之用药及体外循环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不主张在妊娠期手术,尽可能在幼年、妊娠前或延至分娩后再行心脏手术。

若妊娠早期出现循环障碍症状,心脏瓣膜病孕妇不愿做人工流产,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可在妊娠期进行手术。

1、皮球囊分离术:二尖瓣狭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Ⅲ~Ⅳ级,可进行经皮球囊分离术,手术安全,对孕妇及胎儿影响小。

2、瓣膜置换:瓣膜不适合分离术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宜在孕6个月内完成,但瓣膜置换术相对风险大,术中胎儿死亡率高,术后易发生流产等并发症。

中医治疗

西医在心脏病的治疗以及妊娠、分娩及产褥等不同时期的处理上起主导作用,中医以益气养血、通阳活血为主,在治疗上起辅助作用。

其他治疗

孕前咨询。心脏病患者进行孕前咨询十分必要。根据心脏病种类、病变程度、是否需手术矫治、心功能级别及医疗条件等,综合判断耐受妊娠的能力。

1)可以妊娠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I~Ⅱ级,既往无心力衰竭史,亦无其他并发征者可以妊娠。

2)不宜妊娠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Ⅳ级、既往有心力衰竭史、有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风湿热活动期、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等,妊娠期极易发生心力衰竭,不宜妊娠。年龄在35岁以上,心脏病病程较长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极大,不宜妊娠。

治疗后的效果

本病患者一部分可因心力衰竭、肺梗死或心律失常而死亡;一部分患者经临床治疗得以恢复,再次妊娠可能复发。


生活护理

1、加强产前检查,孕早期每2周至少由产科和内科医师检查1次,孕5个月后每周检查1次。密切观察心功能和各种症状,及时纠正各种心力衰竭诱因如贫血、上呼吸道感染、维生素缺乏、妊高征等,如发现心力衰竭早期征象,及时住院观察治疗。

2、注意休息,减少体力活动,避免情绪激动,每天保证10~12h睡眠。宜取左侧卧位,避免仰卧,以促进血液回流、增加心排血量。

3、增加营养,但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每周不超过0.5kg,整个孕期不超过10~12kg。饮食中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食物铁,孕4月起限制钠盐摄入,每天不超过4~5g,减少水钠潴留。除饮食外还需服用铁剂,防止妊娠生理性贫血。

4、妊娠后期孕妇仰卧时,下腔静脉受压迫,造成孕妇站立时下肢静脉回流困难,减少心输出量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尤其是严重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的孕妇。可让孕妇穿着弹性长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预防

1、产程开始即应给抗生素,积极防治感染。每日4次测体温,勤数脉搏和呼吸。

2、使产妇安静休息,可给少量镇静剂,间断吸氧,预防心衰和胎儿宫内窘迫。

3如无剖宫产指征,可经阴道分娩,但应尽量缩短产程。可行会阴侧切术、产钳术等。严密观察心功能情况。因产程延长可加重心脏负担,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硬膜外麻醉为宜。如发生心衰,须积极控制心衰后再行剖宫产术。

4、胎儿娩出后腹部放置沙袋加压,防止腹压骤然降低发生心衰。需输血输液时,应注意速度勿过快。

5、产褥期产妇应充分休息。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及阴道出血情况。警惕心衰及感染。继用抗生素。绝育术应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