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就诊科室
  • 检查
  • 治疗
  • 生活护理
  • 预防

概述

营养不良是指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不能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求,可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机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病因

营养不良是一种可独立发生的疾病,但也常常并发于一种或多种临床疾病,主要是由于摄入的营养素不足或比例失衡、或者消耗功能障碍引起。年老体弱,多重共病是其高危因素。

1、干瘦型营养不良:基本病因是由于母乳不足、辅食添加不当、患儿挑食偏食等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该型多见于早产儿,成年人多是由于贫困而摄食不足所致。

2、恶性营养不良: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蛋白质不能满足人体正常需求。婴幼儿主要是母乳不足,或添加的辅食中缺乏蛋白质所致。成人常见于长期食用植物,缺乏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的摄入。老年人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进食,或突发严重创伤导致恶性营养不良。

3、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足:主要继发于其他疾病而产生,如吞咽困难、胃肠梗阻、厌食等疾病导致食物摄入不足慢性腹泻、慢性消化道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营养素吸收障碍;发热、甲亢等疾病耗能过多,而体质娇弱的儿童、老年人、孕妇或者长期患病者机体能量少,不能满足身体需要。

增加患病的因素

感染、吞咽困难、胃肠梗阻




症状

典型症状

1、干瘦型营养不良:患者体重减轻,其皮下脂肪减少,明显消瘦。儿童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身材矮小。皮下脂肪减少,患者面颊凹陷,皮肤松弛、起皱,毛发干细发黄。患儿哭声低弱、乏力,反应迟钝,精神萎靡,体温和血压略有下降,腹部凹陷。患者可出现饥饿泻,表现为排出多次、少量暗绿色粘液。反复呕吐腹泻可导致脱水和酸中毒。患者免疫力降低,容易合并各种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

2、恶性营养不良:患者特征性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初期仅下肢踝部出现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躯干部水肿和面部水肿,甚至腹水。患者消瘦、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四肢冰冷、表情淡漠、神情呆板、腹部膨大;患者毛发枯黄、易折断、稀疏脱落且趾、指甲生长缓慢。食欲减退,容易发生反复性腹泻、呕吐,可伴随脂肪不耐受。心率减慢、血压偏低,恶性营养不良能严重危害婴幼儿的脑组织。

3、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足:患者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儿童可见体格生长落后。表现出乏力、精神不振、呆板迟钝、皮肤干枯、弹性减弱等。特征性表现是水肿,多合并其他系统营养不良的表现。

其他症状

恶性营养不良患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出现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钙等症状。其他营养素缺乏时,如维生素A缺乏,患者出现眼角膜干燥、软化、穿孔,维生素B缺乏,患者容易出现口角炎。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消瘦、舌炎、腹泻;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伴有贫血症状。

并发症

1、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等电解质紊乱;

2、也可伴发其他营养素缺乏症,如患者维生素A缺乏症,表现为眼角膜穿孔;患者维生素B族缺乏症,引起口角炎;

3、营养不良患儿生长发育迟滞,且伴发营养性贫血;

4、免疫力低下患者,伴发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寄生虫感染。


就医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患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90%以下,或者身体质量指数(BMI)<18.5kg/m2,需要就医。


就诊科室

营养科、消化内科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糖和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量,转铁蛋白较白蛋白:评估营养状况

2、综合测定

通过营养评估,患者的营养不良及其严重程度已经明确,临床上为了进一步了解营养不良的类型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了解患者代谢水平、器官功能,需要对患者做进一步综合测定。包括病史采集、膳食调查、健康状况自我评分、生活质量评估、心理调查、体格检查、体能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

营养不良的治疗,主要以平衡膳食、补充缺乏的营养素为主。其中,继发性的营养不良,还应该对原发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般治疗

1、干瘦型营养不良:患者应提高能量供应。

2、恶性营养不良:患者可以调整饮食结构,补充优质蛋白和能量,纠正患者水和电解质紊乱。

3、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足:患者应补液及电解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药物治疗

葡萄糖,长链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乳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包括:钾、钙、钠、镁等)等。此外,还可添加消化酶、益生菌等消化类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只适用于继发于某些外科疾病的营养不良,如癌症患者引起的营养不良,可能需要进行肿瘤切除术;上消化道梗阻不能进食者,可能需要行胃、肠造口手术等等。

中医治疗

中医予以中草药煎剂辩证治疗,可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如穴位敷贴、中药封包、推拿等方法综合治疗。

治疗后的效果

一般来说,营养不良通过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总体上,干瘦型营养不良的预后好于恶性营养不良,继发性营养不良主要依赖于原发病是否得到有效治疗。部分儿童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引起发育迟滞、甚至发育缺陷等情况。


生活护理

1、家长应用科学合理喂养婴幼儿,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

2、患者饮食量应由少到多,由细到粗,逐渐加量。

3、对于容易腹泻的患者,平时宜食用易消化食物。

4、患者应加强运动,合理作息,按时预防接种。

5、应保持生活环境卫生,预防感染发生。


预防

1应加强宣传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国家层面也应积极改善经济落后地区人群的饮食状况。

2、提倡合理膳食,科学喂养,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患者。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疾病晚期出现营养不良。


推荐医生
刘正新
刘正新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擅长: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食管和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胃肠道粘膜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以及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个人简介:刘正新  

刘正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工作30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擅长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食管和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胃肠道粘膜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以及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1964年出生于吉林省。18岁上北京医学院本科,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2000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30岁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40岁在日本癌研究会病院内镜部做访问学者。50岁在北京西学中高级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现任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和全科医学教授。现任国际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肿瘤学组成员、北京内镜学会消化道早癌和内镜病理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中老年健康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病委员会常委,功能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门脉高压病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学会微创治疗委员。兼任中国科普宣传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百科名医网科普作者、九三学社名医工作室专家、九三学社中央医卫委员会委员、光明网健康科普传播智库专家顾问、北京市科谱作协委员、朝阳区行政服务中心特约监督员、《中国实用内科》《国际消化病学》《中国循证医学》巜中国肿瘤临床》《抗癌之窗》等杂志编委等多家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工作,1995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6年、1999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北京朝阳医院优秀教师。2003年参加抗击SARS的临床一线工作,获突出贡献奖。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大学医学部985课题,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等科研项目。主译英文《奈特消化系统疾病彩色图谱》、日文《食管癌和胃癌的ESD策略与实践》等论著5部,参编参作专业图书7部,其中参编图书《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获“五个一工程”奖。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如《6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分析》、《不同胃黏膜病变的细胞增殖变化规律及其意义》、《PCNA、EGFR、TGFRⅠ和TGF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早期胃癌胃镜下诊断方法的进展》、《早期胃癌胃镜下治疗的进展》、《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如何选择内镜诊断和治疗早期胃癌》、《胃镜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百余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