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就诊科室
  • 检查
  • 治疗
  • 生活护理
  • 预防

概述

腹外疝是指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通过腹壁先天性或后天性缺损向体表突出。常见症状为人体在站立、行走、劳动或腹内压增高时体表可见肿块突出,质地一般比较柔软,患者平卧、休息或用手轻推肿块即可消失。腹外疝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约占各种疝病的90%,腹股沟疝以腹股沟斜疝最为常见,占腹股沟疝的90%;男性患者斜疝的发病率远较女性多,约占90%,且右侧斜疝发生几率为60%,高于左侧(约25%),两侧同时发病率为15%。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和造口旁疝等。

病因

1、腹壁强度减弱:属于解剖结构原因,是疝发生的基础,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

(1)先天性因素包括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股沟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等,有些正常的解剖现象,如精索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区,也可造成该处腹壁强度减弱

(2)后天获得性为多种原因(手术切口、引流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肥胖者过多的脂肪浸润,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及胶原代谢异常)导致坚实的筋膜组织变疏松。

2、腹内压增加:是一种诱发因素,原因类别较多,包括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晚期妊娠、腹水、排尿困难、婴儿经常嚎哭、举重、经常呕吐以及腹内肿瘤等。

增加患病的因素

本身具有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或者曾经经历过腹部手术。


症状

典型症状

1、特征性临床表现:腹壁出现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肿块。肿块在站立以及增加腹压时出现或者变大,而发生早期平卧多可自行或用手按压后消失,或者变小患者早期除特征性肿块表现外多无显著不适。

2、切口疝的患者多有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病史,腹壁原切口位置出现特征性的肿物表现。

3、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及绞窄性疝,疝内容为不能还纳入腹腔或还纳困难时,伴有局部疼痛或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4、如果疝内容物为小肠、结肠则可出现阵发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便排气不畅等肠梗阻症状。

5、如果疝内容物为膀胱、肾脏则可出现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部疼痛等症状。

其他症状

随着病程延长,肿块会随缺损的扩大而逐步变大,患者也会出现腹胀、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因疝内容物与疝囊、疝环形成粘连,肿块可不再消失而持续存在,有些患者会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的症状。个别患者会因急剧腹压增高等情况出现嵌顿,如未能及时处理会发生绞窄、肠坏死等严重情况,甚至可导致死亡。

并发症

1、肠绞窄:常有发热、持续腹痛,胃肠减压后腹部有肿块。

2、肠穿孔:是指肠管病变穿透肠管壁导致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体征,严重可导致休克和死亡。

就医

1、什么情况应立即就医

(1)既往腹壁可复性包块出现不能还纳,伴有局部疼痛及腹痛。

(2)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及恶性呕吐的肠梗阻表现。

2、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发现腹壁可复性包块。

(2)尿频表现,排除泌尿系疾患。

(3)腹壁在运动或发力后出现性质不明包块。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检查

1、B超检查通过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同时诊断腹外疝病情包括疝气类型、大小、缺损疝环口大小等。

2、腹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明确疝环具体位置,了解缺损大小和疝内容物

3、腹部立位腹平片如有疝内容物嵌顿,了解嵌顿肠管梗阻情况。

4、钡剂造影检查如考虑疝内容物为肠管并有粘连时可行此项检查,了解具体粘连位置及程度,为手术做好准备。

治疗

治疗原则

婴幼儿疝气有自愈可能,可进行非手术治疗;成人腹外疝应进行手术修补,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般治疗

1、健康宣教。患者日常要注意腹外疝的健康宣传教育,告知其如何预防腹外疝复发、治理好腹外疝的好处等,树立患者信心,积极治疗。

2、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食物及蔬菜水果,忌食生冷、刺激之品。

3、患者需及时注意腹内压增高的情况,比如排尿困难等。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明确报道有药物对腹外疝的治疗有效,一般采用手术根除治疗。

手术治疗

小儿和成人的手术治疗方法是有差异的,小儿主要做局部的组织缝合修补,不使用合成补片,成人的修补手术多会使用补片等材料。

1、组织缝合修补(疝囊高位结扎术)组织缝合修补是将缺损两边组织进行缝合关闭缺损的修补方式,多使用于缺损不大(缺损小于2~3cm)的小型腹壁疝,同时不适用补片修补的小儿疝也使用组织缝合修补,其他使用本方法的情况还包括创面感染或者严重污染的腹壁疝。该方法应用最广,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缺点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感,易复发。

2、补片修补目前采用材料对腹壁疝进行修补是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对于中等以上大小的腹壁疝都倾向于采用材料修补,应用的材料临床称之为补片。

3、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不在腹壁做切口,通过3~5个穿刺孔完成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缺点是需要使用防粘连补片和腹腔镜设备,费用较高以及对手术医生的操作要求也较高。对大多数的切口疝、造口旁疝、半月线疝都首选腹腔镜补片修补术。

中医治疗

在临床上对于腹外疝病人,一般不采取中医治疗这一种治疗方式,但中医治疗可在术后用于身体的调理,采取中医辩证治疗。

1、补中益气汤:功效为补气升提。药材主要包括黄芪、焦白术、党参、当归、升麻、柴胡、大枣、炙甘草。

2、针灸:主要针对术后患者疼痛、排尿、胃肠功能情况等进行治疗。针灸部位为电针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时长约30min。

其他治疗

1、1岁以内婴幼儿的先天性脐疝多可临床观察,如1岁以上还是不愈合的可以考虑手术。

2、腹带、疝气带对于无手术条件的患者或者等待手术的患者可以终身或临时使用腹带。使用腹带可以避免缺损的迅速.扩大和疝内容物脱出,能够避免嵌顿。但对于疝内容物在疝囊内难以回纳的患者腹带要慎用,以避免腹带对肠管等内容物的不当压迫。

治疗后的效果

如果患者早期接受手术治疗,大部分可自愈。很少一部分患者,手术后存在复发的可能,总体复发率1%-2%。如果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肠坏死、肠穿孔、感染性腹膜炎、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等情况。

生活护理

1、饮食多吃粗粮及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厚味的肉类,以防长期便秘,增加腹内压。

2、活动:日常轻度活动不受限制,剧烈活动以及搬重物等导致腹压骤然升高的活动需避免,以免出现嵌顿性疝或者绞窄性疝,适量的运动,增强腹壁肌肉强度,避免疝气的发生。

3、其他: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术后恢复重体力劳动不宜过早,以防疝复发。

预防

主要是针对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来预防。

1、白线疝、半月线疝、原发性腰疝大多有先天性局部缺损的因素存在,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腹壁强度降低,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便容易发生,预防上比较困难。

2、脐疝有部分是由先天因素引起的,此外女性肥胖及多次妊娠者多发,肝硬化腹水患者亦容易出现,因此避免妊娠时胎儿过大、肝硬化患者控制腹水量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切口疝的发生多与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减少切口愈合不良有助于预防切口疝的发生。

3、由于小儿疝气容易在婴儿期发生,故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有异常包块。不能把小儿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4、饮食以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为主,以保持大便通畅。出现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用力大便。

5、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6、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发生疝气,所以预防很重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7、预防心肺、肾、前列腺等慢性疾病,以免诱发腹压增高。

8、戒烟,以免引发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导致腹股沟疝。

9、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适量增加活动,增强体质。进食易消化食物,多饮水,适量增加粗纤维的蔬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尽量减少或避免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