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阴道炎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就诊科室
  • 检查
  • 治疗
  • 生活护理
  • 预防

概述

真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阴道炎的一种,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所以也叫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少量念珠菌不会引起症状,当身体免疫力低下,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就会引起严重。阴道炎是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真菌性阴道炎只是其中一种类型,发病率高达75%。



病因

真菌性阴道炎主要是由于感染了白色念珠菌从而导致的疾病一般是由于性生活不洁、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1、性生活不洁:比如有多个性伴侣、陌生性伴侣或者性生活前不洗澡等,都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而且不洁性生活还易感染性病。

2、个人卫生习惯不好:比如经常穿紧身的衣裤,导致阴部潮湿不透气,非常容易滋生细菌;另外,平时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期使用护垫等,都可能引发细菌感染;还需要注意的是,阴道也不宜过度清洁,经常用一些妇科洗液过度清洁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导致炎症发生。

3、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患者、HIV感染患者,比一般人感染严重的风险高很多。

4、药物因素: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会导致菌群失调,引发炎症。

5、妊娠:妊娠期女性的抵抗力会下降,非常容易发生炎症反应,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增加患病的因素

天气炎热、环境潮湿、营养不良等,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症状

典型症状

1、外阴、阴道瘙痒、灼烧感,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等。

2、白带异常部分患者出现豆渣样或凝胶状白带。

3、排尿痛、性交痛的症状这类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其他症状

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的瘙痒症状更为严重。

并发症

妇科疾病之间往往互相影响,并发存在,真菌性阴道炎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以及外阴炎等并发症

1、宫颈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白带、外因瘙痒、灼热、性交痛、下腹坠胀、痛经等。

2、子宫内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月经量增大、痛经以及整个盆腔疼痛。

3、输卵管炎症状主要表现为小腹疼痛、白带增多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4、外阴炎症状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疼痛、肿胀、红疹、糜烂等,真菌感染的外阴炎还会出现豆腐渣样白带的情况,本病常与真菌性阴道炎合并存在。


就医

1、什么情况应立即就医

当出现外因瘙痒难忍、白带增多有臭味、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等,立即就医。

2、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增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就诊科室

妇科


检查

1、妇科检查主要观察白带性状及外阴情况

2、阴道分泌物检查:主要在阴道分泌物中排查假丝酵母菌念珠菌的芽孢或菌丝

3、进行霉菌培养如果有症状而镜检为阴性的话,可采用培养法。

4、阴道分泌物的pH测定:主要是区分霉菌性阴道炎和其他阴道炎。


治疗

治疗原则

以药物治疗为主,调节阴道酸碱度,缓解症状

一般治疗

1、注意私处卫生,用温水清洗外阴。

2、有使用抗生素的女性,停用抗生素。

3、治疗期间停止性生活,防止伴侣感染。

4、勤换内裤,穿透气的内裤,戒辛辣刺激性食物。

药物治疗

真菌性阴道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1、外用药物常见的有:克霉唑栓咪康唑栓、达克宁软膏或者达克宁栓、特比奈芬乳膏、双唑泰栓、凯妮汀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口服药物常见的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大扶康等,注意用法用量需在医生的治疗下进行。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霉菌性阴道炎体内湿热、体外毒邪共同导致的,所以治疗以清热祛湿、杀虫解毒为主,主要方法是口服中药和中药汤熏洗,患者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治疗下,选择中医治疗,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其他治疗

微波治疗: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实现杀菌消炎的目的。热效应会使卵白质转变,使细菌失去营养,破坏其繁殖和生存的条件而杀死细菌,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择此方法。

治疗后的效果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是妇科炎症一般都容易反复发作,所以要做好日常防护,防止疾病复发。


生活护理

1、不要自己乱用药,谨遵医嘱,定期复查。

2、合理使用抗生素。

3、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不穿着化纤内裤尽量不搔抓外阴。

4、患病期间避免性生活

5、牛羊肉及辛辣食品,以免加重瘙痒症状。


预防

1、不要用一些洗剂清洗外阴,用温开水清洗即可

2、平时不要穿太紧身的、化纤的衣裤,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注意性生活卫生,如果性伴侣有不适症状,尽快治疗,期间不要有性生活。


推荐医生
丁国芳
丁国芳主任医师
儿科

擅长:新生儿佝偻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呕吐、新生儿泪囊炎、新生儿惊厥、新生儿发热等疾病,以及早产儿急救和管理、婴儿营养和喂养以及普通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

个人简介:丁国芳  

丁国芳,女,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以来,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医疗、早产儿医疗和各种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临床知识全面、扎实。关注国内外学术进展,注重国内先进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应用于临床实践,抢救和治疗大量的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危重病例,临床经验丰富。同时对普通儿科疾病、新生儿疾病以及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问题进行了较多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在新生儿黄疸、早产儿营养和喂养、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感染、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主持并完成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了《儿科疑难病症》,《儿科临床误诊预防范》,《新生儿急救医学》《早产儿学》的编写。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北京危重症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新生儿学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展开
于健春
于健春主任医师
基本外科

擅长:胃肠外科与营养代谢专业,肠外肠内营养有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胃癌的评估、新辅助化疗与营养支持治疗,规范化胃癌根治手术,肠瘘的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开展微创手术

个人简介:于健春  

于健春,女,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胃肠外科与营养代谢专业,肠外肠内营养有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

从事肠外肠内营养有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微创手术: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保留贲门、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早期胃癌等,腹腔镜下胃束带减重术(Banding)及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减肥手术;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Nissen)、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经皮胃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G/J)空肠穿刺置管术等。
致力于围手术期肠外肠内营养、胃肠肿瘤化疗与免疫营养,肿瘤与营养免疫、肠外肠内营养与胃肠动力研究、老年病人营养筛查与规范,肠外肠内营养普及推广应用、减肥与糖尿病手术治疗与相关激素代谢变化的机制研究。
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带领北京医学会多家医院开展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序贯治疗,并带领完成“老年住院病人营养筛查与肠内营养规范治疗”等多中心临床研究。
培养研究生3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5名


展开
于栋
于栋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擅长:单侧双通道手术(UBE)、椎间孔镜、针刀等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脊柱疾病,对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颈腰椎骨折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个人简介:于栋  

于栋,男,医学博士,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外治分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北京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常委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师从著名骨伤科科学家、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宫正骨代表性传承人、首届全国名中医孙树椿教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杂志审稿人。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特邀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近20年,获部级成果奖3项,权威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骨伤科方面著作6部。

       擅长椎间孔镜、射频等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柱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各种退变性脊柱疾病、创伤、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关节镜微创治疗踝、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足踝疾病等;擅长运用针刀、清宫正骨流派手法及中药等中医保守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