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肿瘤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就诊科室
  • 检查
  • 治疗
  • 生活护理
  • 预防

概述

胃肿瘤可分为恶性和良性。胃良性肿瘤,占胃肿瘤的2%。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可显示胃壁黏膜和黏膜下结构,并了解胃周围组织病变情况,提高胃肿瘤早期诊断率。


病因

1、饮食因素:饮食摄入不均衡,多食加工类食品,瓜果蔬菜摄入不足等。

2胃息肉病变肿瘤:大于12mm的息肉或多发性息肉较容易发生癌变。

3、患有基础胃疾病。胃溃疡可癌变

4、自身免疫低下。如抽烟、酗酒、多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生活习惯不良,如熬夜、长期不吃早餐、精神压力大等


症状

典型症状

良性胃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恶性胃肿瘤进餐后会有饱胀和腹部不适感。进而引起体重下降和身体虚弱、贫血等。

其他症状

少见情况下,病人可呕吐大量血液或排泄柏油样黑色大便。

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胃肿瘤的出血多数为小量出血。当肿瘤压迫到较大血管时,可发生大量呕血或黑粪。通常的止血药物对胃肿瘤出血效果不佳。

幽门或贲门梗阻:主要表现为食后上腹部饱胀、呕吐。如病灶位于贲门部、则可发生进行性吞咽困难,严重者进食流质亦有阻噎感。

穿孔:比良性溃疡少见,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主要有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症状。


就医

什么情况应立即就医

1、曾经有胃病(如胃炎、胃溃疡)的患者,胃痛失去原有病发作的规律性,进餐或服药后也无缓解

2、持续有黑便,面色苍白,体虚乏力

3、持续食欲不振、乏力和明显体重减轻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上腹部胀痛不适、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进食后异常饱胀

2、反酸、烧心、恶心呕吐


就诊科室

肿瘤科、肠胃外科


检查

1、超声检查

腹部B超:可判断胃外侵犯及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胃癌对胃壁浸润的深度和广度。

超声胃镜检查:借助该检查,能进行深层组织和胃外脏器穿刺,达到组织细胞学的诊断,也明确胃周围肿大淋巴结有无转移。

2X线钡餐检查

该项检查无痛苦患者易接受。可以确定是否为胃癌,还可以确定胃癌病灶的大小及其他相关症状等,是胃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3、纤维胃镜检查:这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方法,与上述提及的检查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率。


治疗

治疗原则

良性息肉,直径3cm以下者,可在胃镜下电切。对于无症状良性肿瘤病人,可随访观察,出现症状方考虑手术。对于恶性肿瘤,以早期根治性手术为本,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1、戒烟酒,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

2、树立患者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良性的胃肿瘤,一般不需要特效的药物治疗。

对于恶性的胃肿瘤即胃癌,术后可以配合化疗。常用氟尿嘧啶类药物,紫杉醇类药物以及靶向药物,如口服的阿帕替尼。

手术治疗

对于胃部的恶性肿瘤,一般需要采取手术的治疗,手术的方式主要有:胃的部分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以及全胃切除术。如为恶性肿瘤,术后还需进行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力的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其疗效。代谢手术。

中医治疗

暂无可靠临床证据显示中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其他治疗

暂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

治疗后的效果

胃良性肿瘤治愈率约为95%,胃恶性肿瘤的治愈受恶性胃肿瘤的治疗方法、患者治疗的早晚、患者自身的抵抗力的影响,胃恶性肿瘤早期治愈率是较高的,后期治愈难度较大


生活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预防

1、不熬夜,按时吃早餐,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少抽烟、少喝酒。烟酒均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大大提升慢性胃炎的发病率。

3、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4、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5、以少吃多餐、增加营养、减轻胃部负担为原则。注意食物多样性,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松软好消化好咀嚼的食物,注意食物酸碱平衡。

6、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推荐医生
姚云峰
姚云峰主任医师
胃肠肿瘤中心

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及其他腹部肿瘤的诊疗、微创外科手术,尤其是直肠癌的术前放疗和临床病理研究,经验丰富。

个人简介:姚云峰  

姚云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及其他腹部肿瘤的诊疗、微创外科手术,尤其是直肠癌的术前放疗和临床病理研究,经验丰富。1975年出生;199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完成住院医生阶段培训;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授予的肿瘤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的Hautpierre医院进修肿瘤外科;2008年-2010年在北京肿瘤医院担任主治医师;2010年至今在胃肠中心三病区担任副主任;2012年晋升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并担任北京肿瘤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及疾病预防科副主任;曾在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从事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参与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211循证医学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并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先后发表国内外相关论文10余篇;曾参与国家“863”科技计划基金、北京大学“211”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课题基金、北京市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市科委肿瘤重大项目子课题基金等研究工作。获200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会第四次、第六次全国肿瘤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竞赛第一名;2012年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肠癌规范化治疗病例竞赛全国总冠军;2011年北京医科大学教师授课比赛优胜奖。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免疫营养治疗学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学组成员、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