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胆管肿瘤指发生于肝内外胆管的肿瘤,有良恶性之分,大部分为恶性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段的肝外胆管)肿瘤。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多数胆管系统肿瘤在早期症状较为隐蔽,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
症状
典型症状
胆管良性肿瘤
肝内胆管良性肿瘤可出现腹痛、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即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的良性肿瘤,早期可无明显的症状,后期主要表现为偶有右上腹痛等。
胆管恶性肿瘤即胆管癌
典型症状为胆囊肿大、肝大、双下肢水肿、上消化道出血。晚期患者可出现尿少、无尿、胆道感染,甚至出现休克等表现。
其他症状
部分病人出现转移扩散,蔓延到邻近部位,邻近器官疼痛。
并发症
良性胆管肿瘤的复发和恶化:胆管良性肿瘤的复发率较高,且有一定的几率癌变。
转移扩散:胆管癌生长缓慢,发生远处转移者少见。其扩散方式有局部浸润、淋巴转移以及腹腔种植等。
就医
什么情况应立即就医
出现黄疸,即深色尿、巩膜和皮肤染黄、陶土便及皮肤瘙痒等症状。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肝胆不适,黄疸,乏力、右上腹痛等症状。
检查
1、常规体格检查
血压、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项目。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显示血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有胆管肿瘤的可能性。
血清肿瘤标志物:胆管癌无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
3、影像学检查
超声:超声是胆管肿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高分辨率螺旋CT:有助于提供更多有效的诊断信息。
MRI:是诊断胆管癌的最佳方法。能显示胆管肿瘤范围、是否有肝脏转移。
超声内镜:对远端胆管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可选用该检查。
十二指肠镜:对诊断壶腹部的远端胆管癌具有一定价值。
4、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对制定临床治疗计划十分重要。
治疗
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治疗胆管良性肿瘤的首要方法,对于胆管癌,放、化疗效果均不佳。
一般治疗
1、树立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维持患者营养和水盐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
胆管癌的化疗效果较差,新辅助化疗可能使肿瘤降期,以获得更大的手术切除机会。目前,数种靶向药物已批准用于临床试验,它们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结果证实。
手术治疗
无论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都是治疗胆管肿瘤的首要方法。
只要患者全身情况能够耐受,无论是否远处转移,均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争取获得根治性切除。对不能切除者,新辅助化疗方案有可能使肿瘤降期,以增加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对伴有营养不良、胆管炎且需行大范围肝切除的患者,应行术前胆道引流。
对于术前已发现肿瘤无法切除的胆管癌患者,可通过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下放置胆道支架、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内镜下十二指肠支架等姑息治疗方式缓解黄疸、解除十二指肠梗阻。
应根据术中及病理检查的具体情况,确定术后治疗以及随访方案。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对不能手术切除或伴有转移的胆管癌患者,植入胆管支架和外照射放疗的疗效非常有限,但外照射放疗对局限性转移灶及控制病灶出血有一定益处。
治疗后的效果
胆管良性肿瘤的复发率较高,且有一定的几率癌变。胆管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手术切除肿瘤是胆管癌治愈的唯一希望。
胆管癌生长缓慢,发生远处转移者少见。其扩散方式有局部浸润、淋巴转移以及腹腔种植等。
生活护理
1、情绪护理:病人术后可能残留各种并发症,病人的心理负担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影响休息和睡眠,家庭成员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
2、饮食调节:病人饮食注意营养平衡,注意输入优质蛋白,避免吃辛辣食品,少量多餐。吞咽困难患者应及时补充营养。
3、生活方式调节:避免剧烈运动、劳累、熬夜等。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预防感染。
4、胆管肿瘤患者术后应注意坚持随访,同时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随访应重点注意肿瘤标记物及腹部增强CT等。
预防
1、合理饮食,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日常注意保持情绪平和。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定期体检,积极治疗胆管肿瘤的危险因素,如胆结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