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癌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就诊科室
  • 检查
  • 治疗
  • 生活护理
  • 预防

概述

皮脂腺癌是指向皮脂腺分化的腺癌,可分为眼眶型和眶外型。一般认为眶外型皮脂腺癌预后较差。常见症状为红色结节或斑块,可出现溃疡,偶尔呈淡黄色,皮损表面为红斑或珍珠状外观


病因

本病为皮脂腺的原发肿瘤,致癌因素尚不明。动物实验中,有在大鼠外耳道的皮脂腺或皮肤上用化学致癌物质诱发皮脂腺癌成功者。

发病机制

基本病变为癌细胞含有脂质,大小不等、形成不规则的皮脂腺小叶,无包膜。小叶周围部分多为未分化的基底细胞,小叶中央仍可见皮脂腺细胞,而异形皮脂腺细胞则混在其中。间质为结缔组织。按分化程度瘤细胞分两型。

1未分化癌细胞与基底细胞相比,胞浆较多,嗜酸性,细胞和胞核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核分裂象多见。

2较分化癌细胞 胞浆丰富,有小空泡。胞核明显异型。


症状

典型症状

皮脂腺癌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疾病初期为眼睑内坚韧的小结节,与睑板腺囊肿相似。以后病变逐渐增大,睑板呈弥漫性斑块状增厚,睑结膜相对处呈黄色隆起。大多数为单个病变,少数为多中心性。

病变早期为小的、无痛性硬结位于睑板内或近睑缘处,缓慢长大,皮肤无溃烂。来自Zeis腺者位于睑缘部灰线前小黄色结节,类似霰粒肿,部分病例结膜可见黄色肿瘤组织或呈菜花状,随后结节肿大可呈分叶状肿块;少数病例睑缘增厚、溃烂,临床酷似睑缘炎或结膜炎或乳头状瘤及其他癌等。

如起自皮脂腺,则在睑缘呈黄色小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眼睑沉重感,但当睑结膜受累时,可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表现为乳头状结膜炎。

由于病变早期常被误诊为睑板腺囊肿或睑结膜炎,因此治疗不及时,容易复发。病程平均为1年,可转移到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大约5%病人可转移肝、肺、纵隔等部位,亦可扩散至眶内。

其他症状

视力减退、其他部位发生癌变

并发症

1)脓毒血症:皮脂腺癌属于恶性疾病,可并发皮肤的破溃、坏死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随血液循造成继发性的化脓性感染,甚至脓毒血症。

2)肝癌:癌细胞可进行转移,如转移到肝可造成继发性肝癌

3)肺癌:癌细胞可进行转移,如转移到肝可造成继发性


就医

什么情况应立即就医

1、或因眼部肿瘤导致眼部不适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2、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则需紧急手术。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症状表现不剧烈,出现轻微视力模糊,需及时就医。

2、症状数日未见好转,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肿瘤科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学上,肿瘤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组成小叶状。分化好的肿瘤细胞呈皮脂性分化,有丰富的精细的空泡状胞质,核位于中央或稍向周边移位。分化好的区域常在肿瘤细胞小叶中心。分化不好的肿瘤显示退行发育,大多数细胞显示多形性核,有明显的核仁,胞质少。核有丝分裂活动中等度增加。有丝分裂常不典型,且奇形怪状。冷冻切片用油红O作脂肪染色,极有助于建立明确的诊断。分化好的癌细胞较大,多边形,胞质呈泡沫状,核空泡状,可见核仁。分化差的细胞可似基底样细胞或鳞状细胞。倪逴将其分为5型:分化型,鳞状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腺样型及梭形细胞型。Spencer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3型:①高分化型,很多细胞显示皮脂细胞分化,胞质丰富,有细空泡呈泡沫状,核位于中央或稍向细胞周边偏位;②中度分化型,只有小区分化的皮脂腺细胞,所含大多数肿瘤细胞为核深染,核仁明显及丰富的嗜碱性胞质;③分化差型,大多数细胞核异型,核仁明显,胞质少,中等量核分裂像。

肿瘤可有4种组织学图像:①小叶状,肿瘤细胞形成边界清楚,有些区域,胞质呈泡沫状皮脂腺细胞分化的特征;②粉刺型,其特点为细胞团块中央有显著性坏死,小叶内存活的细胞和中央坏死的细胞,脂肪染色常呈强阳性;③乳头状瘤型,类似结膜面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或癌,仔细检查可见其中有灶性皮脂腺细胞分化;④混合型,病变中有小叶状和粉刺样,亦可有乳头状和粉刺状混合。

肿瘤可以上皮内方式扩散,侵犯表面上皮呈单个细胞或小细胞巢,缺少细胞间桥,压挤邻近上皮细胞,呈Paget样扩散。另有一型由瘤细胞整层厚度替代表面上皮。

2、其他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超声直接探查显示病变区形状不规则,内回声中等,分布不均,有块状回声。CT显示眼睑不规则高密度块影,后界清楚,范围明确。影像学检查还可以对远隔器官的转移做出评估。


治疗

治疗原则

皮脂腺癌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以及防止癌细胞扩散至其他器官,引起癌变。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与症状,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本病病程较慢,应争取及早治疗预后较佳。眼睑上的肿瘤可楔形手术切除。最好用Mohs显微外科进行切除。但因其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广泛切除往往受限制,术后局部复发。倘能彻底切除并作区域性淋巴结清除,预后较好。

药物治疗

对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可考虑用塞替派、亚胺醌氟尿嘧啶等化学药物治疗,也可以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为主,应查清切除边缘是否已无肿瘤细胞。肿瘤较大,或复发性肿瘤,或累及球结膜和眼眶,应行部分或全眶内容切除术;如有区域淋巴结播散,则行局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中医治疗

中医予以中草药煎剂辩证治疗,可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如穴位敷贴、中药封包、推拿等方法综合治疗

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对于有手术禁忌证或局部切除术后复发者,可行眼部放射治疗,但放射剂量应在50Gy以上,才有治疗作用。单纯放射治疗,肿瘤往往在3年内复发。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点眼,对皮脂腺癌侵犯结膜者有治疗作用。

治疗后的效果

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起源于上睑麦氏腺,最大径超过10mm,病程在6个月以上,瘤细胞中度或分化不良,多中心起源,表皮内、淋巴管、血管及眶内侵犯者,预后差。


生活护理

1、情绪护理:生活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时注意调节,情绪直接影响饮食、消化和吸收,日常注意做好情绪调节,保证充足的睡眠。

2、饮食调节:日常注意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浓烈粗糙的食物,日常饮食最好多样化,注意营养补充;少吃熏制、腌制食物,多食新鲜蔬果。

3、老年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预防

1、不熬夜,按时吃早餐,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

2、以少吃多餐、增加营养、减轻身体负担为原则。注意食物多样性,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松软好消化好咀嚼的食物,注意食物酸碱平衡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少抽烟、少喝酒。烟酒均会对身体产生刺激,大大提升慢性慢性病的发病率。

4、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血压升高,不利于术后恢复。


推荐医生
李园
李园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资格)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擅长:恶性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从术前新辅助治疗,到术后辅助治疗、转移后姑息治疗及晚期的对症支持治疗。

个人简介:李园  

李园,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取得主任医师资格)。

院内职务: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副主任。

院外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健康促进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专业评议委员会医疗保险专家库成员。

学习经历:1993年6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6月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7月获中国中医研究院临床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3年7月在贵州省都匀铁路医院任住院医师,1998年硕士毕业后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11年获卫生部主任医师资格。从2012年10月至今,任职科室副主任。

科研成果:2016年承担北京市科委课题一项:“十病十药研发—癌性腹水中药外用剂实脾消水浸膏的临床前研究”项目(Z1611100001816015)。

发表论文情况:在《中华肿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北京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等医学期刊就胃癌、肝癌、乳腺癌、骨转移癌等专题发表论著近20篇。2011年任主编出版专著一部:《李佩文教授治疗肿瘤经验集》。

教学情况: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授课任务,承担实习生、研究生、进修医师的临床带教、考核任务。



展开